



蛇年新春,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最大票房黑马,
目前累计票房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八,
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电影中,从哪吒炫酷的技能释放,到宏大的神话场景,每一帧都让人拍案叫绝。而这些奇幻场景的细腻构建,离不开先进的特效渲染和强大的计算资源支撑,发挥核心作用并提供强大算力的正是CPU和GPU等计算芯片。下面,小编来带你揭秘百亿票房背后的科技力量!
在电影画面制作过程中,CPU负责管理和调度整个渲染任务,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整个渲染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而GPU则承担起了繁重的图形渲染工作,将一个个复杂的3D模型、精美的纹理以及逼真的光影效果呈现在我们眼前。
两者协同工作,帮助特效团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复杂的图像运算,将虚拟世界中的场景和角色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算力进化的长河中,CPU与GPU从最初的相互竞争,到如今的珠联璧合,它们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技术进化史诗。
1971年,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的出现,标志着CPU时代的开启。如同魔丸降世,虽然最初只有2300个晶体管,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随后的几十年里,CPU沿着摩尔定律的轨迹飞速发展,从单核到多核,从顺序执行到乱序执行,不断突破性能极限。CPU的多核心设计,就像哪吒的三头六臂,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展现出惊人的工作效率。比如,中国电科最新一代服务器CPU申威威鑫H8000,采用自主指令集架构SW64,内部集成64个Core4,实现了高算力卡点突破,综合性能国内领先。目前,威鑫H8000整机已在多个领域实现试点应用,并成功实现与DeepSeek的深度适配,不断突破通用性和高算力,构筑全栈自主可信智能计算基石。
而GPU的诞生则要追溯到1999年,首次提出的“图形处理器”概念。早期的GPU专为图形渲染而生,直到2007年CUDA架构的推出,GPU才开始在通用计算领域大放异彩。GPU就如同灵珠化身的敖丙,拥有纯粹而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它擅长处理大量简单的计算任务,数千个计算核心在图形渲染、深度学习等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实力。
(中科芯首款嵌入式GPU芯片图)
在深度学习的世界里,CPU与GPU的配合就像哪吒与敖丙的联手。CPU负责复杂的数据预处理和任务调度、模型控制,GPU则专注于海量数据的大规模矩阵运算。这种分工协作,让AI模型的训练效率大大提升。电影剧情中,无量仙翁的穿心咒将哪吒与敖丙定身在天元鼎中,就好像系统的计算能力被限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CPU和GPU协同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就如魔丸与灵珠合力破鼎成功的强大力量。
《哪吒2》这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展现了国产动画电影工业的飞跃,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词:计算芯片。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算力支撑,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无法跃然银幕。《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国产动画电影工业体系成熟的标志,更是中国科技力量崛起的缩影。
从手机到电脑,从汽车到航天,芯片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中,哪吒冲破穿心咒、打破天元鼎,而在现实中,中国科技也在不断突破技术封锁,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宇宙”。
正如电影中的那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芯片必将持续腾飞,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科技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