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服务 > 电科方案

推进“数字基建”,赋能城市治理新高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编辑:新闻中心

  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涉及领域及相关企业迎来重大机遇。

  于中国电科而言,“数字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映射,是网络信息体系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中实现能力投送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赋能”是网络信息体系的基本特征,而“数字基建”是实现网络中心、信息主导的实践载体,并对上提供体系支撑能力。因此,“数字基建”是网络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最新产物,往前延伸到感知层,把数据资源的生产、再生产纳入基础设施范畴,同时重点解决连接与共享问题,实现物联、数联、智联,并对外提供更有价值的公共服务。

  我认为,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面向各地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社会精治共治需求,打造城市物联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城域物联专网建设运营总包服务。在城市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深度覆盖的城市神经元节点和物联管理开放平台,重点打造基于社区感知防控一体化产品的智慧社区新模式,形成从社区、楼宇、单元的多级感知触角,实现社区全维度无感知信息采集、行为识别预警、公共服务等为一体,构筑一套“城市神经元感知体系”,实时运行保障,将城市要素变成数据要素,精准反映城市和社会运行态势,支撑精细化、智能化城市治理。

  

  数据智能服务汇聚物联创造数据、行业/政务数据、社会/互联网数据等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相关数据,形成数据资源湖;建设数据中台、AI中台和业务中台,围绕数字孪生城市要素关联聚类,建立以块数据、智能标签、知识图谱和推理引擎为核心的城市信息模型,进行多维数据、模型算法和业务流程融合,为城市要素和场景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业务服务、应用服务。其中,应用服务重点建设具备数据汇聚、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开放共享的街镇/区级运行管理平台,提供城市事件的智能感知与发现、城市运行敏捷共治、城市治理科学决策等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同时为各类场景应用开发商(生产和贸易、交通、政务、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提供基础模块和应用开发服务。

  

  触角向C端延伸。通过与电信运营商、优秀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应用研发与推广,将物联、数联、智联能力向C端延伸,与市民广泛使用的C端应用紧密结合,有效拓展围绕“人”的信息获取渠道,支撑政府部门精准施策,同时直接服务市民,推进社区共治,实现物联、数联与智联。

  这次疫情考验下,城市社会治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城市和社会,轻公共服务;城市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大数据支撑的智慧城市管理和决策缺乏系统支撑,智慧城市大数据联通、共享、服务能力不足。

  因此,“数字基建”建设应该抓住“新基建”机遇,重点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首先应加快与地方政府需求对接,将“数字基建”建设能力与地方政府需求深度融合。针对城市精细化治理下沉社区的综合整治管理需求,构建以社区为感知防控主体的社区、街镇、区、市四级一体化城市治理共建共治运行模式;同时聚焦物联开放平台和数据运营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数据智能服务”新业态。实现物联感知数据、政府存量数据、社会开放数据的汇聚,通过数据、规则、模型、算法的创新赋能城市管理。以互联网+模式将能力向C端延伸,有效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并直接服务于市民。大力支撑“新基建”的自主创新计算,为“新基建”装上“安全芯”。中电软信系列服务器产品为抓手,联合集团内外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电科产业生态。

  “新基建”带来新机遇,中电软信将致力于“数字基建”建设与运营服务,打造“基于平台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数据智能服务”新业态,并为此基础设施提供基础核心产品自主创新服务器系列产品,与集团公司其他相关成员单位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迈向新征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