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中国电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进“数字基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城市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近期抗洪抢险中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下立交”一直是汛期的“重灾区”,每逢暴雨,下立交受淹给过往行人通行带来了不便,存在安全隐患。最近上海市持续大雨,下立交防汛变得更加迫切。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下立交防汛管理,体现了一个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加快推进“新基建”,中国电科持续推进“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及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助力上海市实现更加高效、全面的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
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应用场景,嘉定区下立交防汛应用在这次防洪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应用通过监测设备的全面覆盖,数据全量、实时的汇聚,建立提供实际解决潜在隐患的辅助评估依据,支撑多方力量进行具体问题排查,使设备在汛期来临时能够有效预警,并发挥决策预判效益,为政府开展城市治理提供坚实支撑,保障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本次讯情中,中国电科围绕嘉定区需求,对全镇16个下立交点位的水位检测设备及时进行补建换新并布设高清摄像头,实现了监测的全面覆盖,提升了监测的精确度与实时性。在前期嘉定城域物联专网的建设基础上,实现了泛感知类数据、视频监控类数据的全量汇聚,通过电科软信研发的下立交防汛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了水位监测数据实时汇聚、封交预警及时推送、点位与水位信息及封交预警事件的直观展现,为全镇防台防汛总体指挥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后台支撑,提升了防汛指挥人员的指挥作战的效率。
夏季入汛以来,两淮地区遭受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防止洪水灾情进一步扩大、减少损失,地面信息港迅速响应,调集多种信息源组合监测事发地承担防汛抗洪的水库水域面积变化情况,为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提前泄洪、筹备应对方案争取时间并提供数据支撑。
地面信息港是“数字基建”的重要部分,打造城市要素感知体系,实现多元数据汇聚、全局数据输入、精准数据服务、创造数据价值。汛期以来,地面信息港及时盘点自身优势,汇集了多种数据源,以及专业的地面技术人员与设备,组建了以遥感技术基础的一体化高频水情监测模式。如今,地面信息港已经实现在数据补充后的短时间完成预处理、水体提取、变化分析,逐步承担起洪灾预警,水情监测的重要责任。
深圳福田地铁站出入口处道路出现积水,深度达30厘米,地铁口出现积水倒灌现象,站内积水达5里面,并有持续升高趋势,现场有近100名乘客滞留……这是近日深圳市福田区实战演练的科目场景之一。其中,发挥重要信息化支撑的是中国电科承建的福田区“智慧三防监测指挥平台”。
中国电科目前正在深圳、福州、嘉兴等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福田区“智慧三防监测指挥平台”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组成部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支撑防风、防旱、防涝工作,打造了集“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精准管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三防指挥平台,实现三防指挥的“一图感知、一秒预警、一键响应、一网融通、一体管控”,实现城市治理高效有序。
本次演练中,通过福田区“智慧三防监测指挥平台”,福田区各单位展现了较强的协调联动能力。各单位在收到指令后,出动迅速、处置合规,真实地模拟了处置程序和操作。
基于良好的合作成效,中国电科智慧院将继续承担福田区智慧三防检测指挥平台(二期)施工项目。作为一期项目重要补充,二期项目将使得福田区三防应急工作更加有效,技术手段更加先进,救援能力不断增强。
智慧院还将承担“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建设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精细化、现代化的智慧气象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这对建立高效科学的城市灾害防御体系,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防灾减灾、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互利合作、深度融合的示范窗口。
此外,中国电科“智慧气象”方案、卫星遥感方案、城市内涝可视化应用解决方案等,也在各地为防洪防汛提供重要信息化服务支撑,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