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人工智能(AI)计算机视觉识别从1.0走向2.0阶段,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类的智能活动70%在处理视觉信息,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依赖于视觉信息的智能识别。大数据时代,每天有难以计数的图像和视频在网络被产生、被传递、被使用,如此海量的数据,使用人工方式找寻人物、目标变得几无可能,因此,近年来运用人脸技术,对图像和视频进行人脸比对、情绪检测渐成大势所趋。
2015年以来,人脸识别在安防、交通、金融、教育、家居、商业、媒体、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广泛渗透,将对智能化社会在安全治理、商业、家居、金融、自动驾驶等各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市场规模巨大,热度节节攀升。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举旗者”,中国电科深刻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将在未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潜心深耕,中国电科已在安防领域推出了多款安防智能识别产品。
立足基础、创新不止。近日,中国电科人脸“黑科技”再添“新兵”,两款新产品人脸比对识别系统和非接触式情绪检测系统闪亮登场,它们不仅能追行踪、读表情,还能测心率,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神器。
识身份,“找脸”就靠它
人脸身份识别,就是“找脸”,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融合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学、心理学和认知学等多个技术领域,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投入,可被广泛应用于智慧监控、智慧金融、智慧商业、机器人等领域。
通常来讲,人脸比对主要分为人脸检测、人脸定位、特征提取和比对三个步骤,中国电科在每一个步骤都做了相应的创新和努力。
人脸检测环节,通过对产品开展超过50万张人脸图像的识别训练,使人脸检测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平均检测率达到98.23%;人脸定位对齐环节,采用金字塔架构方式实现了非线性求解,使系统可以无惧姿态、表情、光照和遮挡等因素的影响;特征提取和比对环节,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学习特征提取器加速模型的收敛速度,大幅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识别准确率超过99.5%。
精检测,“读心”有神器
情绪检测,就是“读心”。它是一种运用深度学习、人脸检测算法和视频信号放大等技术,辨识图像和视频中的人脸信息,计算人体心率和人物情绪状态(表情、微表情)等信息的技术,能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型机器人、集成在运动和拍照视频类APP之中。
据悉,中国电科研制的非接触式情绪检测系统,是国内首套非接触式情绪检测系统,实现了隐蔽状态下的人员生理、情绪信息的采集与检测。该产品由客户端采集设备和云端“情绪云”服务器组成。采集端在采集的过程中不需要与人接触,就能实时将所采集视频数据传送到“情绪云”开展计算,随后“情绪云”便会数据处理的结果——人们情绪和生理信息反馈回客户端。
轻轻一点,通过分析面部特征点的位置与运动状态,就能读懂你的喜怒哀乐;通过识别面部敏感区域的颜色变化,就能听出你的心跳速率。同时,产品还使用简单、隐蔽性高,摄像设备(网络镜头、监控摄像头等)只需拍摄到人脸,就可实时输出相关结果,轻松简便。
前瞻科技前沿,洞察市场趋势,后续中国电科将继续围绕人的识别继续深耕,面向人的面部、表情、属性、身份、行为等人物特征,在人脸身份识别、人脸属性识别、人体识别等领域进行深入研发,用智慧的“看见”更美好的未来,让机器看懂人,构建人和智能社会的连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