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大数据、云计算,这两种前沿技术致力于用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中国电科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按照“无形之中心,大数据之大数据”的理念,广泛布局安防、电子政务、安全防控和智慧司法等领域,积极推进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构建。
当前,中国电科已拥有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和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技术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携手最高法合作建立了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旗下上市公司海康威视作为视频监控领域的第一龙头企业在安防大数据领域国内领跑。此外,中国电科还将依托自身从芯片、整机到系统的全维度自主软硬件研发能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电科云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心的云计算服务。
用好实验室 深耕数据“田”
大数据即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具有复杂、海量、快速和价值等特征,如此高精尖的技术必须有高水平的平台进行支撑,对此,中国电科布局深远。
2017年5月24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贵阳揭牌;7月21日,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乌鲁木齐揭牌。大数据领域中的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均由中国电科牵头建设,这是荣耀,是使命,更是责任!
目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已针对政府数据应用面临的共享开放力度不够、融合分析不到位、运用与驱动力不足、安全防护意识不强等迫切问题,研究布局了政务数据采集融合与分析、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政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向政府综合决策的大数据应用、面向政府廉洁高效的大数据应用、面向政府社会管理的大数据应用、面向政府公共服务的大数据应用等七个研究方向。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则主要解决我国社会安全风险因素日益复杂、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潜在社会安全事件主动发现、提前预警、及时防范的迫切需求,打造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平台,以支撑社会安全防控大数据信息感知探测、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理解、海量多维信息关联分析、社会安全风险预测预警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
立足实验室,深耕大数据!
截至目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已覆盖145个行业,3000余类数据;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已覆盖108个市县,680亿条数据。两大实验室正在加速汇集海量数据、运用海量数据、服务社会民生。
司法大数据 智慧“大法官”
2016年11月10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
随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研究院围绕成为世界一流的司法大数据管理者、研究者和服务者的目标,全面参与了“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司法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审判执行,服务于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
目前,司法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了1(总体解决方案)+1(司法案件知识库)+1(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N(智能应用)的产品体系,并依托以知识为中心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提供类案精准搜索服务、当事人信用画像、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审判态势分析及预警等服务。
飞速运转的“智慧大脑”——以知识为中心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从各类数据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实现知识的自动学习、融合和演化,形成国家司法审判资源知识库和模型库,为群众诉讼、公众普法、法官办案、司法管理、社会治理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智能分析。
判案“助手”——类案精准搜索,可以解决案例检索结果不佳、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技术采用体系化检索方式,通过模拟法官办案思维的方式,在常规搜索入口外,增加以案搜案、以文搜案等入口,实现快速精确地检索目标案例,并提供准确的案例、文书及法条,辅助审判。
灵魂“画师”——当事人信用画像,以当事人涉诉信息为重点,依托大数据生态圈,汇集公安、交通、房产、银行、出入境等众多部门近千个数据指标项,全方位、多维度地评估被当事人的信用状况。
诉讼“助理”——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识别虚假诉讼、自动生成起诉书;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实现庭前证据提交、证据交换、证据质证,支持证据的防伪识别和关联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诉讼结果,使当事人可以充分了解案件胜败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清晰地做出决策。
审判“分析师”——审判态势分析及预警,可以监测审判工作运行态势、判断不同类型案件的分布情况、出现规律,与常态的运行态势进行对比识别异常,还能构建审判执行态势分析算法,探索审判态势变化规律和多重影响因子,辅助预测未来审判态势发展趋势,并提供管理优化和辅助决策方案。
深邃“双眸” 读懂数据、读懂脸
为了真正能读懂图片,中国电科海康威视在原有技术、产品、案例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准确率更高的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由前端智能-深眸、分布智能-超脑NVR、中心智能-海康脸谱组成,整个体系均融合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前后端深度智能、无缝对接,为人脸大数据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这种视频智能识别算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智能深眸,“捕捉”你的脸。读脸,必须要先获取人脸图片,这是人脸识别系统的第一环,为了获取最清晰的人脸图像,海康威视在人脸识别系统前端部署了内置深度学习算法深眸人脸摄像机,对人脸进行快速定位抓拍,有效解决漏抓误报问题,即使周围环境光线不佳,人员戴帽子或一定角度下低头、侧脸,仍然可做到准确识别。同时,智能人脸评分机制,在人员进入识别区域后,会抓拍多张图片,自动判断图片效果,为后端分析服务器提供更清晰、更高质量的人脸图片。
智能超脑,“标记”你的脸。捕捉到的图像,会被传输到人脸识别系统的“大脑”中进行处理。这个“大脑”就是超脑NVR,它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推出的智能存储和分析产品,不仅具有NVR的各项功能特性,还可实现准确的人脸分析和应用,让嵌入式存储更加智能,让人脸智能识别更加普及。
智能脸谱,“读懂”你的脸。标记后的图像,要被准确识别,就需要中心智能-海康脸谱来大显神威。后端的高密度GPU架构,集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智能算法,每秒可实现数百张人脸图片的分析、建模,还支持30万人脸黑名单布控,人脸1V1比对、以脸搜脸等多项实用功能,可满足各行业的人脸智能分析需求。
据悉,这套人脸识别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各个场景应用需求,可采用前端摄像机部署、可选用多型人脸摄像机,因此,应用场景更广泛、环境适应性更强,在平安城市、交通枢纽、智慧医疗、商业连锁、银行、学校、园区、边检等各行各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融电科“云” 可控安全
不论是安防、电子政务、安全防控,还是智慧司法,这些各行各业的数据若想实现高效安全的处理,必须依托一朵“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云”来进行计算。
为了更快更好地“运算”大数据,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中国电科将整合各单位优势产品和研发力量,在原有龙云、华云、H cloud、凌云、太极云、SCE、鲸云等云平台的基础上,统筹形成统一的云平台通用框架和标准,打造统一的架构和技术体制的“电科云”平台。
未来,这朵崭新的“电科云”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以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为基石,构建“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一代云大数据智能计算能力”,重点支撑国家司法、城市治理、行政管理、公共安全、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空间治理、国防军事等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核心业务。